在智能制造的车轮滚滚向前时,总有一群人以匠心为盾、以创新为矛,默默守护着产品质量的生命线。柳州一阳生产部科长曾献,正是这样一位在制造一线深耕不辍的“工艺诊疗师”。他带领团队,打响了一场场针对生产“顽疾”的工艺革新攻坚战,为公司的每一步迈进突破了一个又一个关键瓶颈,荣获2024年“优秀管理者”称号,用创新实践诠释了“质量即尊严”的制造哲学。
曾献(右)在生产现场讲解工艺要点
2024年,柳州一阳年产能突破500万件大关,年产值超10亿元,创下建厂以来最佳生产经营业绩。在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,凝结着曾献无数个日夜的智慧与汗水。
微米战场:气密性攻坚的破局之道
2022年,一份来自生产线的数据波动报告触动了曾献的质量神经:部分产品的气密性测试合格率异常下滑。他敏锐洞察到,这看似偶然的波动背后,暗藏着工艺系统的深层隐患。通过对上千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,曾献最终将目光锁定在氦检环节——轮毂表面残留水分形成的微孔疏松,正是气密性能异常的“元凶”。
氦检工序中检查轮毂状态
为破除异常,曾献双管齐下展开技术攻关:一方面,狠抓氦检清洗产品温度工艺,减少温度波动,压缩水分烘干盲区,精准捕捉湿度异常;另一方面,首创《气密性保障操作手册》,将经验型检验规范为标准化流程,通过“理论培训-缺陷模拟-动态实践”三段培训体系,使员工异常识别和响应速度有效提升。
调整氦检设备参数
经持续优化,气密性异常从最初发现时的25起,骤降至仅1起。这场战役让曾献深刻认识到,传统“事后补救”的管控模式注定会被越来越高的质量管控要求所淘汰,必须构建全流程预防型质量管控体系。
设备焕新:支具改造的智慧解答
2024年,涂装线支具问题成为新的挑战:因设计缺陷,轴承损坏时常引发支具掉落,支具卡入链条间隙导致故障停线。年故障停线达3-5次,每次数小时的停线维修都意味着数万元的产值损失,已然是生产计划中不可忽视的薄弱环节。
涂装线上查看轮毂状态
在持续地现场蹲守和考察后,曾献与团队敲定了解决方案:创新采用“限位焊接+垫片强化”的方式,在关键部位加装垫片结构,能够大大提高轴承和支具强度。这项看似简单的改造,却实现了优化后全年零故障的奇迹,为产能突破提供了坚实保障。
“每当看到现场生产不顺,出现不良品时,就像看到自己的孩子生病一样揪心。”曾献坦言,“我深知,现在并非安逸享乐的时候。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,任何质量疏漏都可能让企业失去立足之地。”他始终强调:“工艺创新永无止境,今天的满分可能只是明天的起点。”
周年庆典上,曾献作为“优秀管理者”登台发言
如今,在曾献的推动下,涂装车间已引入自动码垛机和智能拔盖系统,正式投入使用后,产线自动化程度将进一步提升,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更上一层。这位“工艺诊疗师”依然每天驻守现场,用鹰隼般的目光扫描每个工艺细节。他说:“唯有保持一颗不断学习、敢于创新的心,才能够在未来取得更优异的成绩。”
自动码垛机调试现场
在机械的律动声中,曾献正带领团队向着智能制造的新高地进发,为柳州一阳铸就更璀璨的质量勋章。在这片充满机械韵律的热土上,曾献将紧握工艺创新之笔,持续书写柳州一阳匠心与品质的崭新篇章。